2007年10月31日

2004漢城之旅第三天

第三天一早起來到汝矣島公園,不過去到之後發現沒什麼好看,四處拍攝一會.

汝矣島的63大樓,外型不俗


唯有轉往世界盃球場參觀,02年日韓世界盃韓國隊在一片爭議下打入世界盃四強
,憑驚人的體力加運氣戰勝多個對手取得第四

球場真的很宏偉,現在是韓國FC首爾的主場


02年韓國隊,還有各成員的大人形紙板,介紹一下兩位比較著名的球員


這一位是當時球隊成員安貞煥,當年16強加時射入一球擊敗意大利,他當時效力意大利的球隊佩魯賈立即炒他魷魚,結果
佩魯賈世人插了一劑!

呢位應該係最多人認識既朴智星,現在效力曼聯,當時星仔還是小師弟


之後逛了球場的商場後,便回民宿放下手信及休息


晚上去了明洞附近的餐廳吃飯,是看旅遊雜誌介紹的


這便是韓式麵鍋,將拉麵
泡菜年糕、香腸及午餐肉等常見食物一起煲便成。

這食品傳說是以前打仗時,士兵由於沒有了食物,到達一些村莊找到了食物,急不及待便一起煲來吃,形成這一種食法。


晚餐後再乘纜車上南山拍攝夜景,在山上玩了很多長時間曝光照片


爆光時好像大火棒


涼亭及南山塔


晚上再吃人參燉雞宵夜


我最愛的炸魚蛋條,好好味呀!

2007年10月29日

2004漢城之旅第二天

第二天是星期日我們到了洪陵植物園。洪陵植物園位於漢城市郊,是一所研究植物的學院,平時不會對外開放,但每年的秋季紅葉遍地,黃色銀杏葉像下雨般在空中飄散而落,星期日便會像禮賓府開放給市民參觀。

紅色楓葉百看不厭

黃葉遍地,真係可以影到夠!


扇形葉的銀杏,即是我們吃的白果,有小毒,是一種史前植物,一直活到現代的活化石


銀杏葉滿地,美不勝收,拍攝留念!


午間前往仁寺洞,仁寺洞是一條像女人街的地方,逢星期六及日便有很多小販來此做生意


好好吃的紅豆餅


遇到有街頭表演


這是普信閣,古時有一個大鐘放在這兒,現在大鐘已經運到博物館,遺下這一建築物,而道路稱為鐘路以作記念


這是鐘路大廈,設計獨特,是一商業大廈


傍晚到東大門(興仁之門)逛街購物


晚上在梨花大學附近逛街及吃飯,這一種蛋餅都很好吃


晚上在明洞購物,呢種炸魚蛋好好味,黏住一片樹葉炸

2007年10月28日

2004漢城之旅第一天

2004年去左墾丁後,曾經同家人去了台北四天,不過行程跟第一次去台灣差不多,所以介紹十一月去漢城旅遊。仲漢城?首爾呀!其實當時真係漢城,因為我們回來後,2005年一月南韓才正式公布改名。當時係2004116日到11日,全程留在市區,對我這主張生態旅遊的人來說,市區唔合心水,不過天氣及紅葉抵銷了這感覺,去玩無所謂啦!現在正是秋季時間,有興趣的朋友,現在想去影紅葉就係時候啦!我們乘坐115日晚通宵機,到達漢城已經是星期六早上五點,再坐巴士到市內明洞民宿,已經六時多,天氣寒冷,每天保持大約十度左右,晚上只有幾度,好在未落雪。

早上在民宿睡了數小時,下午十二時半出發吃午餐,第一餐食人參雞補下先。


之後上南山塔,韓國一年四季各有不同景色,不過秋季紅葉蔽天,落葉遍地的風景,加上清爽的天氣,十月尾十一月頭的秋天卻又是不容錯過的時刻


從山上看,佈滿不同顏色的樹葉,令人心曠神怡,連路邊的樹都多采多姿!銀杏樹葉都變成黃色!


紅葉出場,第一個下午四處走走,沒有到遠的地方,只是上了南山看風景接觸一下大自然


山上有小販賣烤魚乾,好像是雞泡魚,總之好好吃


山上的涼亭


上南山除了行上山,最方便是搭纜車,秋天開始日短夜長,當時仍未到四點,已經開始有斜陽了


落山之後到崇禮門,即是南大門行街,當地有很多商店


街頭美食當然唔會錯過啦!


未夠六點,天已黑齊,去過韓國的朋友應該見過這種魚蛋條,味道不錯,不過人人一路食,一路插返落D豉油點,好像大家交換口水咁
我點左一次試左味就無點第二次了而支竹籤係會回收循環再用相當環保呢樣只食過一次,因為我鍾意食另一種炸魚蛋條

天黑黑便在明洞逛街,晚餐食石頭鍋飯及街頭小食,然後早點休息

2007年10月26日

落葉歸根

不過介紹呢一種既植物就唔會咁容易歸根.佢就係景天科植物: 落地生根. 景天科植物(如石蓮等)一般都是肉質葉片, 可以像非洲紫羅蘭般用水浸葉便可以生長.

秘密就是這些肉質葉片, 資料指出是葉片邊緣的凹位便是生長點, 當撕下葉片後放在地上, 就會重新生長出根來, 如果浸於水時生長速度更快.

是一種很耐陰的植物, 只需少量陽光便可生長, 但當有足夠的陽光照射, 便很容易生出花.

初開的花是青色花, 慢慢便會變紅.

當完全成熟後後便會變成下圖的漂亮花兒, 所以有人稱之為吊鐘花.

一般高約不足一米, 通常生長在一些比較乾旱的地方如荒廢的舊村, 另外石灘近山邊都有不少.

這些圖片便是在赤徑的舊村屋前的小空地拍攝, 一群群生長得很茂盛.

2007年10月18日

風中轉轉轉

之前IE有點問題, 現在已經無事了, 唔知同新Blog編輯有無關係呢? 無所謂啦, 總之無事又可以出返網誌了. 今次介紹一種植物, 是拍攝昆蟲愛好者的好幫手, 它就是大戟科的白楸. 白楸有分雌花雄花, 不過我都唔識睇花, 因只要睇下葉就可以分辨它們. 白楸是本地原生植物, 全港都有它們的蹤跡.

為何今篇網誌不用白楸, 而用風中轉轉轉咁古怪呢? 因為白楸的英文名就是Turn in the wind. 是少數我記得英文名的植物. 當風吹起時, 白楸的葉便會反轉, 令白色的底部露出來飄揚, 很是好看!

白楸是本地植物, 很受本地昆蟲歡迎, 所以如下圖般被吃的葉片很常見.

果實有軟刺, 看來外表有點像另一種我記得英文的植物血桐

大戟科植物葉片近葉柄會有兩粒腺體, 印象中我無學有什麼用途, 我知係用來認大戟科植物. 不過白楸的兩粒腺體係有蜜汁分泌出來, 因而吸引了很多昆蟲聚集在葉片上企定定食野, 我們就很方便拍攝了, 所以話係拍攝昆蟲者的好朋友, 好幫手! 最常見就當然係蟻仔啦! 有一堆堆既,

大隻又有.

個別來食野既,

又有小椿象.

單丁一隻蟻.

椿象的幼蟲.

所以大家如果見到白楸, 不妨停下腳步, 留意一下葉片上有什麼蟲仔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