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31日

螳蜂

今次去荔枝窩遇上了一隻成年的廣斧螳螂,是一種常見的螳螂,成功捕獲一隻黃腳胡蜂,通稱虎頭蜂或黃蜂,這兩種都是凶猛的昆蟲,虎頭蜂更是屬於雜食性,合胃口的就會吃,記得以前都見過虎頭蜂攻擊螳螂,不過今次虎頭蜂是獵物,以前介紹過黃腳胡蜂吃蝦:曬蝦乾

當時見到牠們,螳螂已經開始進食,而只是剛剛咬開背胸部,完整的獵物代表牠只是剛剛捕捉到獵物開始吃。

因為螳螂的鐮刀型前臂雖然攻擊力非凡,但只能捉住獵物,要令獵物停止反抗,便要靠用口立即咬死獵物。

今次螳螂示範了最標準的捕蟲手法,從背部上方緊緊夾住虎頭蜂,令獵物的翅膀,毒針及巨顎都無用武之地,然後咬開獵物的背甲,獵物金鐘罩罩門被破,胸背甲被破壞便等於失去飛行等活動能力,無法逃走。

當時背甲已穿了一個大洞,但虎頭蜂的巨顎仍不斷開合,企圖反咬獵人,不過今次獵人非常熟手,緊緊捉住獵物,一口一口吃掉虎頭蜂的甲殼,完全沒有被打亂節奏。

死亡已是虎頭蜂的唯一出路。

一直有隻小蠅在螳螂頭上飛來飛去,我近來拍攝時都常見到這種小蠅,上次拍攝蜘蛛吃蜂時都見到,發現牠們專門偷吃獵物,今次見到至少兩隻在偷食。

吃了大半胸部,虎頭蜂仍未死透,不過已經無力反抗。

將上圖再放大一點來看,螳螂好像在流住口水來吃!應該是胡蜂的體液,看來就像暴龍獵食。

我不斷拍攝,螳螂一於少理,因為首要目標是先咬死獵物。

終於開始噬咬頸部。

蜂頭斷開了。

在胸咬多幾口。

螳螂決定先吃頭部。

感覺上跟大家去龍華吃乳鴿差不多,成隻上,逐個部份吃。

一手拿蜂身,一手拿蜂頭,機會又到了!

機會?就是小蠅又有偷吃機會!還吃到肚都漲呢!

此時螳螂正在吃蜂頭,蜂身被偷吃都不知道了。

小蠅一直在蜂身吃內臟。

終於,到了最後吃胡蜂頭部,胡蜂的一對大顎片相常強壯。

吃完頭部。

當時突然發現另一隻昆蟲,於是轉去拍攝,回頭再拍攝時牠已吃完胸部,翅膀與蜂腳都丟到地上。

最後開始吃腹部。

一條生命消失,今次養活了螳螂與小蠅。

其實唔止螳螂與小蠅,被丟棄的翅膀及蜂腳都同樣有人吃。

當然是大自然清道夫:螞蟻的工作,牠們搬走剩餘物資,回巢分甘同味。

2016年10月25日

荔枝窩之行(下集)

回到廣場有兩支炮,是以前荔枝窩村用作對抗海盜的軍備,網上看過資料說以前有十多尊大炮。

下圖左邊的榕樹旁邊有另一段自然步道,過一條小橋後便能通去海邊。

到了最著名的景點區:銀葉樹及白花魚藤樹林。

可惜因受到天災人禍破壞,目前關閉,只能在外圍看看部份植物。

圍欄外面就是以前的白花魚藤陣,魚藤非常粗大,可惜目前沒有開放。

不過附近仍然相當壯觀!一條條的白花魚藤四處生長,魚藤是一種有毒植物,以前有人用來杜魚,常常與紅樹林一齊生長,而荔枝窩的白花魚藤已超過一百年,其粗度好比一棵樹!

中間的植物是海杧果,同樣有毒。

終於見到另一主角,圖中間的就是銀葉樹,英文名很易記,叫Looking Glass Tree,是本地原生海濱植物,但屬於數量很少的罕見品種,但荔枝窩有一大片銀葉樹林。

銀葉樹的由來是由於葉底有白色鱗片,可反射陽光降低溫度。

2003年在墾丁森林遊樂區已見識過超強的銀葉板根,由於在海邊生長,板根可以支撐樹身及加大露出空氣的面積幫助呼吸。

荔枝窩的銀葉樹板根雖沒有墾丁的銀葉板根壯觀,但樹的數量很多,可以慢慢觀賞。

位置就在荔枝窩村前的海邊。

我們沿前往三椏村的步道前行。

去到荔枝窩自然步道終點,有一大片紅樹林。

附近的露兜樹,果實很像菠蘿,所以又稱為假菠蘿。

沿這條步道行會直去三椏村,不過我們行了一段路便回程,因為我們會搭船回去馬料水。

居然在河道見到水母,可能是潮漲沖上河流。

野牡丹。

回到紅樹林附近有一個觀景亭,上去看看。



觀景亭不高,看看附近景色,不過有一對行山人士開大音樂,非常大聲,所以不逗留了,拍攝完便走。

小灘,有一條小堤壩。

帶了腸仔等小食做午餐。

面向大海心曠神怡。


沿步道回去了。

一路繼續觀賞銀葉樹板根。

落地生根。

終於回到廣場了,其實此時已經大致上去完附近的景點。

再去荔枝窩村看看。

有村民在種苦瓜。

最後回去廣場試試客家菜。

但發現原來差不多已賣光所有食物,好在一早試了豆花,現在已經無哂,只剩下燜冬菇及燜豬肉,由於我們已經吃了小食,所以決定只吃一款燜豬肉,我們還未吃完,老闆已話賣完所有食物!此時才只不過兩點,燜豬肉味道很不錯啊,而且好多肥腩。

午餐後,還有個多小時才開船回程,於是再去空心樹附近影相。

食蚜蠅。

附近有很多癲茄,是一種有毒植物,看來很像蕃茄,但全身生滿刺,見到不要吃!

荔枝窩村的舊式瓦屋頂。

剛好見到一隻螳螂在吃一隻黃蜂,下一篇再介紹。

又遇上一隻蝶角蛉的幼蟲。

眨下眼已經過了三點,我們慢慢步行回去碼頭上船。

三點半開船回程。

居然有人坐快艇來追船。

回程再介紹一次印洲塘,來的時候有些景點拍攝不到,所以回程才拍下做介紹,印洲塘有六寶,下圖是印洲,由於外型像一個印章,亦有人稱之為玉璽。


這是黃幌山,位於吉澳島,有羅傘之稱號。

島前有一沙咀,是為筆尖。

下圖再看黃幌山與筆尖。

筆架洲,看來就像一個筆架,如果退潮會較見到一大片礁石在筆架前,是為墨硯,再加上印洲塘海域被陸地圍住,海水平靜,是為平滑紙張,所以六寶就是:玉璽,羅傘,筆,筆架,墨硯及紙張。

終於離開印洲塘。

回到黃竹角咀,鬼手岩前有一對情侶,莫非今晚露營?

回到馬料水了,非常滿足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