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29日

又一兇案

再來一篇都是有關生離死別的故事, 在這個多事之秋, 遇到這一隻可憐的雌性新鍬甲, 是約在兩個月前, 在山頂影相時見到牠, 發現時牠已經倒在地上.



當時牠已離死不遠, 手腳只有輕微反應, 應該是在路上爬行時不幸被途人踏中.



我將牠放到路邊拍攝, 看著牠渡過最後的生命.



不過牠的腳在抽搐, 轉身又倒下來, 牠的腹部被踏破, 腸也流出來了....



堅硬的外殼, 看起來像穿上盔甲的武士, 以前曾經介紹過: 鍬甲, 但願下次再見到精神健康的鍬甲, 同佢影D靚相啦.



2008年10月26日

人為財死

鳥為食亡, 蟲仔都係一樣, 之前在鳳園拍攝過一隻弄蝶的死亡個案(網誌: ), 今次輪到一隻椿象. 起初還以為是單手倒吊在樹的枝條上.



近看一點, 原來是口器插在枝條, 正在吸食時突然死亡,令身體半天吊.



身體表面沒有明顯傷痕, 不知為何突然死亡呢?



2008年10月24日

再遇錐腹蜻

錐腹蜻是其中一種我最喜歡的蜻蜓, 牠一身的淡藍色是我最愛的顏色, 輕巧的身型在草叢中飛舞穿梭. 其實經常都遇到, 不過影左就沒有特別再介紹.



牠飛行力不高, 經常留在水池附近, 要拍攝牠比較容易.



不過, 別小看牠身體個子小, 牠身為蜻蜓便自然有蜻蜓兇悍的一面!



轉眼間便捕捉到一隻蛾.



跟一般蜻蜓一樣狼吞虎嚥!



蛾的上半身已經吃掉, 而蛾的碎片則黏滿一面!



被我緊看著令牠不高興, 飛到另一片葉子繼續食.



吃剩一片翅膀, 留在葉上, 見證小蛾曾經活在世界, 又被蜻蜓吃掉的一生.



最後蜻蜓又飛到另外一片小草上, 整理一下沾上了小蛾碎片的面頰, 不過用手抺面, 搞到一手都係粉.



2008年10月22日

吾係阿蠓

相信大家對這種昆蟲不會陌生, 經常都會在廁所或廚房見到牠, 牠有很多種叫法, 可以叫牠做毛蠓, 蛾蚋或蝶蠅. 



牠們屬於雙翅目昆蟲, 跟蚊及蠅同目, 但牠們的飛行力遠低於蚊同蠅. 牠們身體佈滿絨毛, 翅膀也有些鱗片, 看來真的像蛾多於蠅.



在網上所找的資料顯示, 一面倒都指這一隻蛾蚋是害蟲, 牠們行動力弱, 可以整天不動; 生命脆弱, 輕輕一按便會死掉; 對外界反應慢, 人們可以近距離看牠而牠無任何反應. 對於這一種如此"善良"及"無傷害性"的小昆蟲, 為何是害蟲呢?



原來牠們生活在潮濕的地方, 幼蟲是腐食性, 吃腐爛的食物(成蟲我找不到吃什麼), 所以一般廁所廚房的水渠便最適合牠們生活, 幼蟲甚至可以在濕毛巾也可以生長, 非常粗生, 身體上的毛很容易沾上細菌, 穿梭在廁所便很可能會傳播病菌. 另外, 最危險的是可能會引起蠅蛆病, 即是蛆蟲寄生在人身體, 令肌肉生蛆蟲.



當廁所發現蛾蚋時, 表示廁所不夠清潔, 部分地方有積水, 因為流動的水並不適合牠們產卵, 所以只要保持乾爽, 清理好積水便不容易有蛾蚋出現, 其實牠們的滋擾性比實際傷害更大, 當在廁所方便時, 只要見到牠在身邊飛舞已經令人不自在, 加上不知道牠們在什麼排泄物上爬過或產卵後, 又飛到大家的身上......總之還是少見牠們為妙!



2008年10月20日

大口氣

上星期在蕉坑, 除了見到很多反應慢的昆蟲之外, 還在荷花池旁發現了這個蜻蜓的外殼. 相信大家都知道蜻蜓是不完全變態的昆蟲, 牠們的幼蟲是生活在水中, 平時蜻蜓點水就是產卵到水裏去, 牠們的幼蟲稱為水蠆, 而無論是成蟲或幼蟲, 蜻蜓都是兇猛的殺手, 以其他動物為食糧, 為了減低成蟲與幼蟲競爭, 因而進化出這種生存方式.  



這個殼有何特別之處呢? 這是一種巨大體型的蜻蜓幼蟲殼, 應該是斑偉蜓的殼, 我就是貪佢比較大隻, 因為可以表現出, 我今篇介紹蜻蜓幼蟲的大口器.



下圖資料來自萬里出版社的香港野外圖鑑之山澗, 這幅圖可以看到蜻蜓幼蟲的下唇特別巨型, 平時收起時像一個面罩, 捕捉獵物時便會伸出來咬住, 再送到口部進食. 十多年前我曾經養過水蠆, 可惜當時沒有數碼相機拍攝, 牠們捉魚仔時力發千鈞, 在水中的活動速度極高, 跟半翅目的水蝎(台灣稱為紅娘華)以守株待兔方法捉魚完全相反, 最後我所養的水蠆成長為黃蜻.


網上找到有網友拍到食魚相片: 按此連結



側面看來就像鞋抽面, 下巴突了出來.



其實是一個大面罩.



下唇的尖端有一對鉗子般的唇片, 用來伸出去咬住獵物.



本來想拉低下唇來看, 可惜空殼太脆弱, 一拉就斷左, 唔緊要, 一樣可以看清楚水蠆真正的口器, 唔, 是咀嚼式口器, 可以一口口咬碎獵物!



下唇的內面部分.



看過口器, 再看看頭部, 一對大複眼跟成蟲也有點不同.



還有其他部分可以介紹, 就是背部裂開的位置, 成蟲就是在這出口走出來, 若到了脫殼時候而無法及時走出水面羽化, 那蜻蜓便會溺斃. 脫殼還有一樣特別的地方, 就是脫的殼屬於昆蟲的表皮部分, 當中包括了前段腸臟(foregut), 所以脫殼時蟲仔便要像反胃般嘔出第一段腸臟出來(當然還包括連接的食道部分), 所以都咪話唔辛苦, 圖中背部白色的腺便是乾左的腸臟, 一直通往口部. 而翅膀在未羽化前, 便是收在白腺附近的翅芽內, 當羽化後, 體液注入翅脈支撐翅膀, 乾硬後便可以飛翔!



2008年10月15日

一班大頭仔

秋意越來越濃, 在這個浪漫的季節裏, 很多昆蟲都在發放最後的生命光輝, 因為冬天時大部分昆蟲都會死亡, 像我們這種拍攝昆蟲的人便會有一段較悶的時間, 蟲的數量及品種都減少, 直到明年天氣回暖. 而在目前這數星期內, 牠們會趕緊交配, 希望在死亡前留下一點血脈.


但在十月十日及十一日這兩天到蕉坑拍攝時, 不知是否天氣涼快, 令牠們都懶洋洋的, 給我一次近距離拍攝牠們大頭相的機會, 其實昆蟲太大頭的相片不太好看, 因為會幾嚇人(我當然唔怕啦), 相反只是拍攝昆蟲全個身體, 或牠們的行為可能會更有趣, 但是有這種機會卻又是令我難以抗拒, 因為不容易遇上這種機會, 今次我在牠們身邊近距離拍攝, 居然大部分都不太理會我, 就像被我催眠一樣!


第一張不知是那一種雌性的灰蜻, 蜻蜓複眼很巨大, 看起來色彩很迷幻, 而牠們是較易拍攝的昆蟲, 因為牠們為保護自己的領土, 經常會重複停在同一地方, 拍攝時如飛走的話, 只要等一下便會回來(是指一般品種, 有些品種如碧偉蜓真係等成日都唔見佢停低).



黑尾灰蜻



網脈蜻都有, 呢種幾怕人, 未接近已經飛走, 不過今次影極唔走, 奇!



雌性曉褐蜻, 呢種幾易影, 但雌性較少見.



下圖是黃狹扇蟌.豆娘們一般都比較易近距離拍攝, 但體型較細. 



褐斑異痣蟌.



琉球橘黃蟌.



橙色的褐斑異痣蟌.



黑顏單突葉蟬, 葉蟬有時都幾害羞, 一見人便躲到葉底下, 不過有時也會發呆不動.



山茶盾椿, 牠停在油茶的葉上完全不動任人拍攝, 正宗不動如山!



蒼蠅



小亞細亞清蜂虻, 這一種都追蹤了一會, 因為牠最好動, 在同一範圍飛下停下, 這些相片中最難拍攝便是牠!



琉璃蛺蝶同蜻蜓的性格幾相似,



虎斑蝶, 下列這兩種斑蝶有一大群正在吸花蜜, 完全唔理我.



擬旖斑蝶



紅樹蟻, 牠正是上一篇食蛇的蟻群部隊之一, 牠們都很活躍地四處走, 不過勝在蟻多, 試完都可以再試, 影到得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