呢度當然唔係睇阿嬸果D阿蟬啦, 今次同各位介紹下香港常見的蟬.
第一張係黃斑黑蟬, 通常每年最早出現就是牠, 二三月左右便會發現牠的踪跡, 六月便沒有了, 相當常見的一種蟬.
這種比較罕見, 叫安蟬, 只曾有烏溪沙火車站橋上的玻璃見到一次.
這叫紅娘子/紅鼻蟬/紅蟬, 一般在灌木叢找到牠, 相當常見, 有中藥藥用價值.
大鼻草蟬, 相片顯示不到牠的大鼻, 一般行山路旁都會見到下面兩種蟬在草叢出現, 牠們叫草蟬, 又叫得大聲, 很易可從叫聲找到牠的位置.
呢隻叫綠草蟬, 圖中牠正努力地鳴叫,
牠體型細小, 在我的指頭上可見到其大小.
呢一隻就是香港最大, 亦是叫得最大聲的大褐蟬/蚱蟬. 牠常停在樹上大聲鳴叫, 夏天到處都聽到牠的叫聲, 樹幹上沿聲音看就見到可以牠.
蟬是一種特別的昆蟲, 在外國有一種十七年蟬, 在地底生活十七才爬出地面變成成蟲, 香港的蟬沒有十七年命, 不過生活大同小異, 若蟲生活在地底, 之後爬出地面化成成蟲.
而脫皮之後便剩下外殼, 呢個殼原來又有藥用價值, 就是叫"蟬脫".
蟬脫富含甲殼素、異黃蝶呤、赤蝶呤、腺苷三磷酸酶, 可醫治咳嗽音啞、咽喉腫痛、風疹騷癢、目赤目翳、破傷風、小兒驚癇、夜哭不止等症. R仔老婆先兩日煲來飲就係呢D啦!! 原來唔只我飲丫奴咸竹蜂水...
P.S. 今日見到某好友的網誌, 便令我有寫呢一篇網誌的衝動, 多謝哂, 聖誕快樂.
每次看見蟬這種生物,從小我都會都情不自禁的諗:潛伏地底多年,為的只是一個夏季,究竟他們為什麼要選擇這種生存方式?
回覆刪除其實動物有各式各樣的生存策略,首先要知多點資料:蟬的成蟲一般在樹幹產卵,渡過約一年化成幼蟲鑽進泥土裏生活,泥土是比較穩定及安全的空間,幼蟲可生活在樹根下靠吸根部樹汁及受樹根保護,亞洲區的蟬幼蟲一般生活3~6年不等(十七年蟬生活在北美洲),然後離開土壤變成蟲,出來生活數週~數月不等,交配再產卵,形成週期。 蟬是不完全變態昆蟲,成蟲與幼蟲生活在不同的地方,這生活方式可減低成蟲與幼蟲的競爭,即是說,就是生活在不同空間,牠們進化到幼蟲生活在泥土下,成蟲為何要出地面?因為鳴叫是牠們的特徵,雌蟬會選擇叫得最大聲的雄蟬交配,所以成蟲便要出來一展歌喉及交配(只有雄蟬會鳴叫,所以以腹部鳴叫器官分辨雌雄),而長命則係動物其中一個減低絕種的方法,以十七年蟬做例,牠們每一年出土交配的蟬都是十七年前出生,若地面這個較不穩定的空間出現問題,都要所有成蟲們死足十七年才完全絕跡,若泥土出問題一次死哂就真係無計啦 ! 當然呢D係依牠們的所選擇生活方式而作出的解釋,或許有其他我不知道的道理,這是我所知的資料。
回覆刪除吱~~~好大聲~~~吱~~~~ jacky, 如果如你所講, 泥土有問題, 就會好似恐龍咁....
回覆刪除係, 不過如果土壤出現呢種滅絕性問題, 相信唔係蟬會死清, 而係所有野都死清光.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