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頭兩張相片於山頂廣場拍攝, 最尾果張在銅鑼灣拍攝.

這一次出一出舊貨先, 暫時整理一些資料, 加上自己工作繁忙及天氣轉冷, 所以近期沒有出去拍蟲, 而且yahoo的驗證碼真的令人感到沮喪, 令我到處瀏覽及留言的意欲大減, 結果打左幾篇都唔想出住, 言歸正傳, 今次介紹安妥角盲椿, 是半翅目的昆蟲.
第一次見到牠是2001年在馬灣, 之後一直到今年年中才再於蕉坑相遇.
資料指牠並不常見, 我在蕉坑拍攝了多年, 倒是第一次見到.
牠令我印象深刻的地方是在於牠的背部, 長出了一條小柄, 像有一支大頭針釘在背部, 真的不知道有什麼用途.
名字叫盲椿, 不過牠並不是真的盲, 一見到我接近已經想逃走! 但不知道為何叫盲椿.
牠們以植物汁液為食, 體型細小, 但一見到背部的大頭針就認得佢了.
今次在蕉坑的小池塘找到了一群螳舞虻, 牠們在濕泥面走來走去, 看來濕的地方就是牠們生活之所在地, 就如之前腐爛的冬瓜.
牠們四處爬行, 並不時伸出螳臂唬人, 同池的其他生物都忌佢地三分.
可惜牠們身體天生細小, 沒法擊倒較大的獵物, 兇下小蒼蠅就可以, 其他昆蟲就難了.
突然見到其中一隻飛撲一下, 然後企定定, 仲唔係食野!
佢真係好似螳螂咁食野, 可惜獵物實在太細小, 看不到是什麼....
又睇唔到牠的口器是什麼形式進食, 正常的蒼蠅口器是吸啜式, 但螳螂是咀嚼式, 唔知佢是否學到十足十呢? 只見佢食完仲會用口清潔螳臂一番, 同螳螂真係一模一樣!
不過轉個頭, 水池又要加返滿水, 泥土全被掩蓋, 我本想回來再拍攝螳舞虻, 可惜都已經飛走哂, 除了這一隻死了的.....跟旁邊的滿江紅一樣隨水漂浮....
牠的螳螂臂真易辨認, 不知牠是早已死了浮出來, 還是被水淹死呢?
回憶完旅行了, 係時候出吓舊相先! 23/08/2009在山頂行一轉, 在路途上遇到這一隻食蟲虻(雙翅目昆蟲).
牠體型屬較大隻的品種, 約有3厘米長, 停在路旁介紹植物的展示板上.
影下近D, 影影下便飛走了.
行左一陣, 之後在欄杆又遇到另一隻, 體型差不多.
影張正面先.
睇下佢個咀, 又粗又尖, 用來插入其他蟲仔身體一定好痛......
再看看牠的複眼.
放大來看可以見到無數的小眼, 被牠看上的獵物, 難逃一死!
跟我的鏡頭蓋(55mm)比較, 可看到牠體型不小!
一對巨大強力的翅膀令牠能高速飛行, 在空中追趕捕捉獵物!
另外值得留意的是牠的腳, 蒼蠅的腳跟一般昆蟲有很大分別, 一般蟲蟲都有鉤在腳尖, 以便爬行及抓住地面, 而牠們更擁有像壁虎的結構, 可以緊貼在光滑的地方爬行, 所以蒼蠅能像壁虎般在光滑垂直的玻璃面穩固地爬來爬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