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公園溫室近期舉行了食蟲植物展,展期由2019年12月1日至2020年1月12日,於是又吸引了我去參觀一下。
先看了一些介紹,溫室展區地方雖然不大,不過食蟲植物一般都體型細小,已經有數百株食蟲植物展示。
今次展示的食蟲植物,展品主要包括捕蠅草,毛氈苔,豬籠草,瓶子草,貍藻及捕蟲堇等。
先看看捕蠅草,很久以前我試過種植捕蠅草,可惜打理得不好,失敗收場,其實我覺得它相當有型,葉片演化成捕蟲陷阱,一有昆蟲入去便會合上,夾住獵物然後慢慢消化吸收,不過其實葉上的刺不太硬,只能捉小昆蟲。
之後看看毛氈苔,毛氈苔亦叫茅膏菜,香港本地亦有野生的茅膏菜生長,它們的葉面長滿毛,分泌出黏液,當感覺到昆蟲被黏住時,附近的毛會捲起加強黏性,最後消化昆蟲來吸收。
剛好有一隻小蟲被吃掉。
不過溫室內相當乾淨,植物上沒有發現多少蟲仔,各展品只有少量昆蟲可吃。
另一種展品是豬籠草,香港亦有野生豬籠草,是一種中藥,目前是受保護植物,豬籠草最特別的地方是葉尖長出一個豬籠,裏面有水及會發出香味吸引昆蟲,當昆蟲進入籠後,因為裏面有毛及部份地方很光滑,昆蟲便很易跌落水被水浸死,被豬籠草消化吸收,不同品種的豬籠草體型相差很大,下面幾張照片都可以比較一下。
之後是貍藻,不過我對這種食蟲植物認識不多,回家後上網查看資料,原來它們是水生植物,有捕蟲囊的結構來捉捕物,不過體型很小,網上有資料說維也納大學研究指出,貍藻很可能是雜食性,因為捕蟲囊內發現很多其他食物如花粉之類,所以它們很可能會將各種動植物被捕獲後都會被消化吸收。
我亦是第一次看貍藻,看來相當細小。
這一種是瓶子草,基本上跟豬籠草的獵食方式相似,不過豬籠草是攀緣植物長出豬籠,而瓶子草由根部長出葉片已經是一個瓶狀的籠。
不同品種有不同形狀的瓶子,上圖是又長又幼,下圖是又圓又短。
瓶子內都有消化液及水等來獵食。
然後見到一朵漂亮的小花,原來是捕蟲堇,它們跟茅膏菜相似,葉片有黏性毛來捕捉昆蟲,由於花朵較漂亮,亦會當成觀賞植物來種植。
葉片較厚似肉質植物,黏性毛較茅膏菜細得多。
剛好見到一隻小蠅被黏住,見到牠努力掙扎都無法離開,弱肉強食的世界就是殘酷。
最後是各種食蟲植物用來觀賞。
種植食蟲植物要較潮濕的環境,我以前種植捕蠅草時便乾掉了,而且亦需要足夠的陽光照射,以前我曾以為只要吃蟲便能生長,所以捉昆蟲來'餵飼'捕蠅草,其實獵食相對較次要,照射充足光線才是較重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