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6日,太太採摘了兩條長春花小枝條,因為想回家種植,回家後將枝條浸水等待生出根來,隔了兩天,太太發現其中一片葉子缺了一角,起初還在想是什麼原因呢,終於到了11月9日晚上,發現在葉底原來有一條小蟲,是躲在下圖中的葉底,從此展開了我們神奇的緣份,小蟲當時只有一兩厘米,相信是剛出生了幾天,應該是帶回家時孵化出來,這是一條夾竹桃天蛾的幼蟲,尾部的尾突是天蛾科幼蟲的特徵之一,以前我亦曾經在網誌介紹過夾竹桃天蛾,而且在長春花發現的綠色小蟲亦較易確定,想不到突然來到我們的家,當時我們還在考慮要出去放生還是飼養。
此時每日都要吃大約三支長春花枝條,基本上花葉及嫩枝條都會吃得乾乾淨淨,所以每晚都要加葉餵牠。
上圖的葉片,到了26日的傍晚已經吃完,太太見尚有少量葉子,便想迫小桃曳吃完,小桃曳居然唔肯食,逃走去找其他葉片,相信因為牠覺得這一棵已經吃完,結果屈服的當然是我們,太太添置了幾棵新長春花枝條,再用長春花引導小桃曳爬回去長春花叢。
終於,又再繼續食食食。
11月27日時,已經跟我的食指差不多大小。
所謂食多痾多,大食的小桃曳當然排出很多糞便,糞便粒外表幾有趣,就似一棵棵的手榴彈。
每天見牠都是食食食!食得多快高長大!
11月28日是我放最後一日大假,小桃曳開始有點變色,之前碧綠的肥胖身體,開始出現暗綠色,差不多是時候準備結蛹了。
不小心弄斷了花朵,小桃曳照單全收,全部吃進肚子。
接近結蛹階段,小桃曳仍然努力吃長春花來儲存能量。
當年的螳螂網誌:堂食
29日凌晨,小桃曳開始在枝條上整理身體,不斷在整理背部,並停止進食,我們本來已經預備再買一盆長春花,因為之前買的長春花已經差不多吃完了,若小桃曳再遲幾日才變色便要買花,現在可以慳返。
生命很奇妙,小桃曳到了不同時候便知道要做什麼,沒有人教,在泥土內吐絲,黏好泥土包住自己,網上資料看過結蛹開始可以分辨雌雄,不過羽化成蟲後會較容易分,一看尾部斑紋便分到。
11月30日,小桃曳卻由泥土中爬出來,不知為何在左右搖動,搖了一整天,這似乎是不正常行為,看了網上資料,正常應該是會縮短,通常一天到幾天左右,便會再脫一次皮,然後會變成橙啡色的蛹,然後再等約十幾日,蛹會再變深色,再多一兩天就差不多羽化出來,我們預備了當牠羽化出來時,讓牠爬高一點的支架,以免影響牠的翅膀發展,並預備用膠袋包住以防在屋內飛行。
到了12月1日,小桃曳定了下來,並開始縮小,本來是正常的程序,當時我們心中都不斷為小桃曳加油!
再過一天,12月2日時小桃曳繼續變黑,但沒有脫皮,我開始覺得不妙,可是卻無法幫牠。
到了12月3日,見到小桃曳的樣子,我已相信牠是脫皮失敗了…但仍抱住一絲希望奇蹟可以發生...
12月4日小桃曳仍然沒有動過…
於是我試試轉動牠,牠已經沒有反應,而且仍見到牠的腳,已確定了是脫皮失敗,因為脫皮後的蛹是沒有幼蟲時期的小腳,我一直擔心牠羽化成蟲會失敗,沒想到最後卻是化蛹失敗,其實所有節肢動物門的動物都同樣面對這樣的生命挑戰,每次脫皮或脫殼,都是從鬼門關行了一圈回來,因為外骨骼包住身體,而每次生長都需要脫皮或脫殼,只要一次失敗便會隨時失去生命。
終於,到了12月5日,小桃曳的身體開始乾及收縮,牠已離我們而去,終於成為事實,可惜的是尚未知道小桃曳是雄是雌,本來想像是牠變成飛蛾,為揭開生命的新一頁而展翅離開,沒料到的卻是生命終結的別離😭真的很傷心...
最後,同日我們將小桃曳帶回蕉坑自然中心,太太為小桃曳挖掘小坑,將小桃曳埋在長春花叢下,我們為小桃曳舉行了簡單的惜別儀式。
為小桃曳送上牠最愛的長春花,送別小桃曳,感謝小桃曳來到我們的家,與我們共同渡過了難忘的一個月。
願小桃曳化作春泥,令長春花長得更茂盛,守護其他夾竹桃蛾兄弟一代一代傳承下去,期待在蕉坑遇上其他的小桃曳。
小桃曳左右搖擺了近一天,但我們不知牠遇到什麼問題。
小桃曳是不能代替的
回覆刪除無話代替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