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7日

我們家的小桃曳


2021年11月6日,太太採摘了兩條長春花小枝條,因為想回家種植,回家後將枝條浸水等待生出根來,隔了兩天,太太發現其中一片葉子缺了一角,起初還在想是什麼原因呢,終於到了11月9日晚上,發現在葉底原來有一條小蟲,是躲在下圖中的葉底,從此展開了我們神奇的緣份,小蟲當時只有一兩厘米,相信是剛出生了幾天,應該是帶回家時孵化出來,這是一條夾竹桃天蛾的幼蟲,尾部的尾突是天蛾科幼蟲的特徵之一,以前我亦曾經在網誌介紹過夾竹桃天蛾,而且在長春花發現的綠色小蟲亦較易確定,想不到突然來到我們的家,當時我們還在考慮要出去放生還是飼養。
夾竹桃天蛾網誌:夾竹桃蛾幼蟲重遇

由於我們手頭的枝條只有幾片葉子,只足夠牠吃幾天,於是要考慮找長春花,剛好11及12日去了住黃金海岸酒店,在酒店附近找到長春花,便再採摘了幾條回家給牠吃,到了11月13日,小蟲已經長了近一倍,我們亦決定暫時充當爸媽,小夾竹桃天蛾幼蟲取名小桃曳,幸好較熟悉夾竹桃天蛾,食物亦容易找到,夾竹桃天蛾幼蟲以夾竹桃科植物為食糧,香港較易見到的是紅花夾竹桃,黃花夾竹桃,及長春花等,不過夾竹桃科植物都有毒,處理時要注意。

小桃曳長大得很快,我們起初打算在附近採摘,或者上網向網友眾籌長春花,但發現原來一向常見的長春花並不如想像中常見,在家附近的公園原來都沒有長春花,不過間中又有時發現在花叢中長出一兩枝出來,因為長春花很粗生,相信是散落的種子長出來而非大量種植,但後來我們沒有四處採摘,通常公園內種植植物很多時有落殺蟲藥,估計不適合餵飼,因為太太在網上見到有人分享餵飼完後令夾竹桃蛾幼蟲死了,另外,網上見到原來已經有很多人在大量收集長春花來餵飼夾竹桃蛾幼蟲,因為夾竹桃天蛾每年約有兩次繁殖時間,大約是5至6月之間及10至11月之間,近期已有不少網友在養小夾竹桃蛾幼蟲,冬天天氣冷,生長時間會較長,由於夾竹桃天蛾食量非常大,單靠收集似乎會長貧難顧,最後我們決定買一盆長春花邊種邊餵飼小桃曳,11月16日開始見到小桃曳背上有小小的眼斑紋,尾突看來很長。

頭兩星期都是用樽浸住幾枝長春花給小桃曳吃,下圖是11月18日拍攝,當時仍在考慮在去郵輪那幾天的膳食要如何安排。

11月19日見到小桃曳身體開始粗壯,只是兩星期左右的時間已經長大了幾倍,由當初只吃掉葉片的一角,到現在需要每天吃幾片葉片。

11月20日轉用了包水果的發泡膠網來支撐長春花,亦讓小桃曳較易爬來爬去,雖然牠其實極少走動,始終幼蟲需要保留能量來長大。

到了11月21日,我們出發去郵輪玩幾天,為免小桃曳不夠食物,特別剪多幾支給牠吃,另外發泡膠可以令樽口範圍縮細,減少糞便跌落到樽內,因為將會幾天沒人清理,葉片數量應該足夠小桃曳吃,結果幾日後回來,吃了三分之二,好在放得足夠。

11月24日去完郵輪之旅,小桃曳長得更大,背上的眼紋清楚顯現出來,而尾部則縮小成一小條黃色尾突,此時小桃曳外表扮成小蛇,加上在長春花這些有毒植物上生活,吃有毒植物亦令身體有毒,以避免被獵人吃掉。

小桃曳每天都好像會大一點點,下圖是11月25日拍攝。

此時每日都要吃大約三支長春花枝條,基本上花葉及嫩枝條都會吃得乾乾淨淨,所以每晚都要加葉餵牠。

上圖的葉片,到了26日的傍晚已經吃完,太太見尚有少量葉子,便想迫小桃曳吃完,小桃曳居然唔肯食,逃走去找其他葉片,相信因為牠覺得這一棵已經吃完,結果屈服的當然是我們,太太添置了幾棵新長春花枝條,再用長春花引導小桃曳爬回去長春花叢。

終於,又再繼續食食食。

11月27日時,已經跟我的食指差不多大小。

不小心弄斷了花朵,小桃曳照單全收,全部吃進肚子。

所謂食多痾多,大食的小桃曳當然排出很多糞便,糞便粒外表幾有趣,就似一棵棵的手榴彈。

每天見牠都是食食食!食得多快高長大!

11月28日是我放最後一日大假,小桃曳開始有點變色,之前碧綠的肥胖身體,開始出現暗綠色,差不多是時候準備結蛹了。

接近結蛹階段,小桃曳仍然努力吃長春花來儲存能量。

晚上連頭部都開始出現黑斑,本來預計等牠變色才會結蛹,沒想到會來得那麼突然,我所知是通常會整條蟲變成啡黃色,但就在當晚,小桃曳仍然綠色時便突然變深色,並已經開始減少進食,那時已知道到離別在即,依依不捨的感覺突然湧出來,並與太太商量,準備為牠結蛹及羽化作安排,記得十多年前試過在小缸內養螳螂,影響牠羽化,令翅膀變硬時出現問題,不過螳螂不飛行影響不算大,可以行走獵食,夾竹桃天蛾不飛行就難以生存了。
當年的螳螂網誌:堂食

29日凌晨,小桃曳開始在枝條上整理身體,不斷在整理背部,並停止進食,我們本來已經預備再買一盆長春花,因為之前買的長春花已經差不多吃完了,若小桃曳再遲幾日才變色便要買花,現在可以慳返。

連頭部都開始變深色,夾竹桃蛾成蟲全身的迷彩深綠色,此刻已經在身體裏出現,當時相當期待牠羽化成蛾的一刻,更數定日子看看自己的返工時間,希望見證歷史一刻。

11月29日早上起身,見到小桃曳躲在葉中,整個背部變成深綠色,已經進入結蛹階段,沒想到昨晚才開始變色,今早已經準備完成,預備結蛹。

中午時太太發現牠在葉片間吐絲,這是結蛹的行為,於是立即將小桃曳移送到泥中。

一轉到泥土,牠便立即走到泥面,慢慢四處考察。

還爬到膠碗邊四處看。

最後終於爬入土中,露出尾突。

生命很奇妙,小桃曳到了不同時候便知道要做什麼,沒有人教,在泥土內吐絲,黏好泥土包住自己,網上資料看過結蛹開始可以分辨雌雄,不過羽化成蟲後會較容易分,一看尾部斑紋便分到。

11月30日,小桃曳卻由泥土中爬出來,不知為何在左右搖動,搖了一整天,這似乎是不正常行為,看了網上資料,正常應該是會縮短,通常一天到幾天左右,便會再脫一次皮,然後會變成橙啡色的蛹,然後再等約十幾日,蛹會再變深色,再多一兩天就差不多羽化出來,我們預備了當牠羽化出來時,讓牠爬高一點的支架,以免影響牠的翅膀發展,並預備用膠袋包住以防在屋內飛行。

小桃曳左右搖擺了近一天,但我們不知牠遇到什麼問題。

到了12月1日,小桃曳定了下來,並開始縮小,本來是正常的程序,當時我們心中都不斷為小桃曳加油!

再過一天,12月2日時小桃曳繼續變黑,但沒有脫皮,我開始覺得不妙,可是卻無法幫牠。

到了12月3日,見到小桃曳的樣子,我已相信牠是脫皮失敗了…但仍抱住一絲希望奇蹟可以發生...

12月4日小桃曳仍然沒有動過…

於是我試試轉動牠,牠已經沒有反應,而且仍見到牠的腳,已確定了是脫皮失敗,因為脫皮後的蛹是沒有幼蟲時期的小腳,我一直擔心牠羽化成蟲會失敗,沒想到最後卻是化蛹失敗,其實所有節肢動物門的動物都同樣面對這樣的生命挑戰,每次脫皮或脫殼,都是從鬼門關行了一圈回來,因為外骨骼包住身體,而每次生長都需要脫皮或脫殼,只要一次失敗便會隨時失去生命。

終於,到了12月5日,小桃曳的身體開始乾及收縮,牠已離我們而去,終於成為事實,可惜的是尚未知道小桃曳是雄是雌,本來想像是牠變成飛蛾,為揭開生命的新一頁而展翅離開,沒料到的卻是生命終結的別離😭真的很傷心...

最後,同日我們將小桃曳帶回蕉坑自然中心,太太為小桃曳挖掘小坑,將小桃曳埋在長春花叢下,我們為小桃曳舉行了簡單的惜別儀式。

為小桃曳送上牠最愛的長春花,送別小桃曳,感謝小桃曳來到我們的家,與我們共同渡過了難忘的一個月。

願小桃曳化作春泥,令長春花長得更茂盛,守護其他夾竹桃蛾兄弟一代一代傳承下去,期待在蕉坑遇上其他的小桃曳。

最後送上長春花照片作紀念,相信以後見到長春花,都會想起小桃曳。

2 則留言: